“PLA、PBAT等可降解材料的出廠含水率達到100~300ppm,可以有效地避免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原料發生水解,所以我們會將干燥標準做到100ppm左右,預留一定的安全系數。”張家港市沃爾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沃爾特”)總經理蔡曉峰說。
目前,沃爾特結晶除濕干燥系統已經在業內擁有眾多成功案例,累積了大量關于聚合物生產應用的知識,并且希望與客戶分享這些寶貴的財富,與客戶同行。有別于其他采用分子篩式除濕干燥不同的是,沃爾特除濕干燥使用多段式結晶除濕干燥專利技術,為不同情況的新材料、降解材料的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。
此外,由機械電氣工程師、流體力學工程師和化學工程師組成的沃爾特技術部,將為其客戶提供強有力的工藝處理方案。尤其是PLA、PET、TPU等容易粘連和吸濕的材料,除了運用結晶除濕干燥這樣的專利技術以外,沃爾特設計的震動、拌合或沸騰式的特殊結構,可以確保整個生產過程中保持連續穩定的狀態。此外,沃爾特推出的DM-CR系列為結晶、除濕、干燥一體設備,讓物料結晶和多段除濕干燥同時進行,處理時間縮短至傳統設備的1/2,避免過度干燥,節能超過40%,極限含水率可以達到0.002%。
“我們注意到,很多下游制品企業反映,可降解的原料從生產,到運輸、放置,可能達到3-6個月,其中部分原料已開始水解,即使后道對原料進一步進行除濕干燥,但面對不可逆的材料特性的變化,也無法改善,最終嚴重影響后道制品品質的穩定性及貨架期。”蔡總認為,充分重視工藝前后端的水分要求,是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事項之一,沃爾特擁有面向所有客戶的實驗設備及實驗室,來協助客戶更容易取得各項原始的數據,為客戶的研發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。
“長遠看來,可降解材料一定是趨勢,不過短期是受疫情影響,相對于前兩年發展稍微慢了一點。隨著龍頭企業產能的逐步釋放,通過一定的新設備、新技術和新工藝,進一步研發,我相信成本和價格還會再降下來,進一步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。”蔡總說。
他還透露,沃爾特正在細化企業管理和生產體系。在人才隊伍方面,對現有的研發技術隊伍進行深度優化,過去由機械工程師、電氣工程師主導,隨著客戶情況的復雜化,已經逐步轉變為流體力學工程師、化學工程師共同參與,建立一支綜合能力強,技術全面的研發隊伍,聚焦客戶面對的挑戰,為客戶提供服務;在供應鏈方面,所有零部件已經完全標準化,作業指導書、工藝說明書、檢測要求已經形成體系,公司正在培育一批可以提供穩定服務的戰略合作供應商,來確保為客戶提供長期、穩定的服務。
“生物降解領域作為我們的一條主線,針對不同領域,未來的產品將不斷細化,為此我們的研發費用占比從5%提升到10%,今年產值也有望突破1億元。”蔡總表示,沃爾特已經悄然布局,在完成量化目標的基礎上,將會有質的飛速提升,也會使企業綜合能力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。